目前分類:女人保養 (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   根據統計,全球每年約有50萬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,在台灣,發生率亦高居「婦女癌症的第一位」;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,近年來每年約有6千個子宮頸癌新生病例,平均每天增加17個新病例。

    人類乳突病毒 (簡稱 HPV) 被認為是造成子宮頸癌的元兇之一,目前已知約有200多型,依其引起子宮頸癌的嚴重程度,可分為高危險型及低危險型二種:其中 HPV 16HPV 18型為高危險型,是導致子宮頸癌最常見的類型;低危險型例如第6、11型,會導致生殖器疣 ( 俗稱「菜花」),或輕度子宮頸病變。

    其感染途徑主要是經由性行為接觸傳染,約有50%~80%有性生活的人在一生中會遭到HPV感染,而且單純的性行為也不能保證完全不會感染HPV。

    HPV人類乳突病毒疫苗(子宮頸癌疫苗),可以輔助預防子宮頸癌以及相關癌前病變、外陰癌癌前病變、陰道癌癌前病變和生殖器疣(菜花)。

    針對疫苗所包含的病毒型別(6、11、16、18等四型)提供預防保護,就叫四價疫苗,接種四價HPV疫苗可以避免罹患此四價HPV相關的衍生疾病。臨床研究結果顯示,在1年內完成接種的人具有保護效力。

    依照衛生署對疫苗核准的適應症,9歲至26歲的女性皆可以接種HPV疫苗。根據台灣婦產科醫學會、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與台灣兒科醫學會共同建議,12~26歲女性應積極施打HPV疫苗。但正在罹患子宮頸癌或癌前期的女性,不建議施打疫苗。

    必須注意的是,接種HPV疫苗,並不能取代常規的子宮頸癌篩檢,接種HPV疫苗後,婦女仍須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,目前健保不給付此項預防接種。

(本文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)

【本文登載於20070301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版】文/李世權

資料來源:彰基鹿基分院網站

avo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 尿失禁是婦女常見疾病,長期憋尿、產後,甚至更年期,都可能造成程度不一的尿失禁症狀,許多婦女默默承受,未尋求醫療的協助,致生活陷入更大的困擾。

    事實上,依不同成因,有多種改善尿失禁的治療方式可供選擇,積極面對,才能確保生活品質。

    女性的尿道很短,約四公分,而男性尿道約二十公分,且不像男性有前列腺,因此較易發生尿失禁的現象。

◎常見原因有:

●因職業關係而長期憋尿,造成膀胱的功能失調。

●因生產、難產經驗造成骨盆底肌肉傷害。

●因更年期缺乏荷爾蒙,造成陰道和尿道黏膜萎縮老化,而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。

    正常成年婦女膀胱的儲尿能力約為400-450ml,換言之,儲尿功能若正常的話,平均白天的排尿次數不會大於八次,晚間的夜尿為零次或一次。若成年女性的排尿次數超過上述平均值,即患有頻尿、急尿或夜尿等症狀,且排尿量少,即是有排尿困難者。

◎尿失禁的幾種類型,包括:

●應力性尿失禁:最常見,約佔所有尿失禁的8成以上。病人在用腹壓的情況下,例如在大笑、咳嗽、打噴嚏或抬重物時,造成失禁。

●急迫性尿失禁(不穩定逼尿肌或膀胱過動症):患者逼尿肌呈現不自主性收縮,容易有頻尿、尿急、夜尿甚至尿失禁現象。

●混合型尿失禁:同時具備上述尿失禁的特性。治療須針對個別病因作處置。

●滿溢性尿失禁:因膀胱神經病變或長期憋尿而導致膀胱排空功能受損,膀胱變大且缺乏張力,造成滿溢性漏尿。

●暫時性尿失禁:發生於尿路感染或精神異常者。

●其他種類的尿失禁:如腦血管病變,中風的病人長期臥床,也會導致機能性尿失禁。

    由於病因不同,各種尿失禁的治療也不一樣,像是藥物治療、骨盆腔運動或電刺激、膀胱訓練、補充女性荷爾蒙改善萎縮退化等保守療法,以及微創性尿失禁手術治療、無張力性人工陰道懸吊帶手術等。

    另外,持之以恆的運動,如廣為大眾所知的凱格爾(Kegel)運動,經由加強骨盆腔肌肉的訓練來達到治療尿失禁的效果。

    研究顯示,骨盆腔肌肉收縮時所產生的電刺激,會反射性的抑制逼尿肌,對改善尿失禁有正面助益。

    尋求醫療的協助,配合醫師的處置,您可以改善甚至進一步解決尿失禁的問題。

(本文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)

【本文登載於2007.10.17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版】文/李世權

資料來源:彰基鹿基分院網站

avo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 新婚的廖小姐因下腹脹痛、月經異常到院檢查,結果發現,右側卵巢有巧克力囊腫,醫師建議手術治療。廖小姐很猶豫,雖然她想趕快接受手術,以利懷孕,但又擔心自己的肚子會因此留下難看的手術疤痕。後來她選擇「腹腔鏡卵巢囊腫切除術」,術後傷口小、復元快。

    微創及腹腔鏡手術是現今婦科手術新趨勢。只需在患者的肚子上開3個0.5公分的小切口,把腹腔鏡及各種精細儀器放進病人體內施行手術,卵巢腫瘤可經肚臍切口取出,而較大的組織如子宮或肌瘤則可經陰道切口取出。

    此外,因術後傷口小,故傷口痛楚及感染機會大大減少,也縮短患者的住院天數,早日恢復日常生活,加上健保可給付,腹腔鏡手術已成為外科手術的主流之一。

    但是,懷孕、腹腔內嚴重沾黏的患者都是施行腹腔鏡手術的禁忌。當女性病患來院診療時,婦產科醫師會依病患當時身體的情況不同,而建議患者採取不同的手術方式。

(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)

【本文登載於2008.09.16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版】文/張玉書

資料來源:彰基鹿基分院網站

avo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 近幾個月來,陳太太的腹圍大了很多,本以為是發胖,並未特別注意,後來月經變得不規則、經血量增多,腹部出現下墜感和疼痛,並伴隨頻尿症狀。經婦產科醫師使用超音波檢查,結果證實她的子宮長了一個大的肌瘤,需要手術治療。

    患者第一個反應是:「它是不是惡性腫瘤?」其實,「子宮肌瘤」是女性最常見的子宮良性腫瘤,平均約有20%以上的婦女,超過30歲後,有發生的可能。
    它是子宮平滑肌和結締組織纖維異常增生所導致,小如綠豆、大如籃球;發生原因不明,目前所了解的是與女性荷爾蒙的分泌有關。

    子宮肌瘤的症狀,視肌瘤生長的位置和大小而定。若長在子宮腔內或子宮頸,會出現不正常子宮出血、月經不規則、經血量過多,甚至造成貧血。

    有些肌瘤長在子宮肌肉層外,通常患者初期不會有明顯症狀,但肌瘤一旦過大,易出現下腹痛,包括經痛;以及壓迫感與疼痛,若腫瘤過大,會產生一些周邊組織的疼痛,如腰痛或大腿疼痛。當壓迫到膀胱,會產生頻尿;壓迫到直腸,會有便秘情形。

    若在懷孕時發現子宮內有肌瘤存在,一般不會有不良影響。但是當胎盤的位置接近或直接蓋在子宮肌瘤上,較易引起流產、胎盤早期剝離及產後出血等。若子宮肌瘤過大,則易引起胎位不正及早產。有些長在子宮頸或子宮下段的肌瘤則容易阻塞產道,導致難產。

    目前因為超音波檢查的普及,可以在子宮肌瘤體積還很小時,就診斷出來。不過,許多婦女是在陰道不正常出血或骨盆腔出現壓迫症狀時,才到醫院檢查,就如同案例中的陳太太,發現時,子宮肌瘤已大到必須接受手術治療。

    子宮肌瘤的治療有「非手術治療」和「手術治療」兩種。若子宮肌瘤不是很大,或沒有伴隨其他不舒服症狀,通常不需開刀。但若子宮肌瘤較大,或有明顯的不適症狀,建議手術治療;需保存生育能力者,適合使用子宮肌瘤切除術;已完全不想生育的中年婦女,可考慮子宮全切除手術,以避免肌瘤復發的可能。


    子宮肌瘤雖是良性的腫瘤,但當肌瘤長大的速度超過正常時,轉變成惡性的機會就愈大。婦女朋友如果覺得月經量突然變多,或伴隨其他不適症狀時,應立即到醫院求診。

【本文登載於2008.07.27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版】文/張玉書

(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)

資料來源:彰基鹿基分院網站

 

avo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 柯小妹是一位高三學生,長期以來在月經來臨前的10天左右,會出現頭痛、下腹悶痛,連乳房也跟著腫痛,尤其最近因面臨大學入學考的壓力,情緒變得易怒、沮喪,甚至爆發近乎歇斯底里的脾氣,周遭的同學和家人都覺得她陰陽怪氣,這種情形總要持續到月經來時才好轉。

   飽受困擾的柯小妹在家人的陪伴下,求助婦產科醫師。她面臨的問題,是所謂的「經前症候群」。通常會在月經發生前2星期出現症狀,但是月經一來就會緩解。
事實上,「經前症候群」發生原因,在醫學研究上,還有很多謎團,但目前已有間接證據顯示,經前症候群和荷爾蒙的分泌有關。

    在月經來臨前的1、2星期之內,雌激素和黃體素會因排卵而產生變化,對某些女性來說,這些微妙的變化常會引起身體上、心理上很多明顯不適的症狀。有些人甚至可能一直要到更年期停經後,才能解除這種周期性的困擾。

   「經前症候群」在每個女性身上出現的症狀,不盡相同,有人表現輕微,有人則嚴重到需要就醫治療。

◎大致來說,常見的症狀有:
●生理性症狀:頭痛、頭暈、乳房脹痛、腹部悶痛、疲累感、全身痠痛、水腫、體重增加、嘔吐、反胃。
●心理性症狀:失眠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日常功能低落、打瞌睡、哭泣、孤獨感、煩躁不安、容易情緒化、情緒不穩定。

    一旦發現自己有類似「經前症候群」的徵兆,不用急著就醫,先了解自己有那些周期性的症狀,因為有些心理疾病容易與經前症候群混淆,所以長期的自我觀察和記錄是必要的。

    到目前為止,並沒有任何藥物真正被證明具有療效。臨床上最常被提出的藥物有黃體素、口服避孕藥或補充維生素(鈣、B6和E)等,有些情緒困擾較嚴重的患者則會服用低劑量的抗焦慮藥物。

    大多數經前症候群患者並不需要刻意就醫治療。只要女性朋友選擇接受,並放鬆心情、調整作息或飲食,適度情緒宣洩和適度運動,可以放鬆身體肌肉及減緩壓力。但喜愛吃甜食的婦女,此時就必須克制食慾。
    另外,一些高鹽、高脂肪、含咖啡因的食物飲料也應儘量避免。這些方法幾乎都可減緩經前症候群的不適。但有少數(約3至8%)是屬於症狀比較嚴重的女性,建議就醫,接受藥物治療。

(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)

 【本文登載於2008.06.04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版】文/張玉書

資料來源:彰基鹿基分院網站

avo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醫師,我的膚質用什麼保養品最適合?」、「我用什麼保養品都過敏耶!」、「醫師,怎麼痘痘總是不會好?」門診中面臨形形色色的保養問題,我想,問題出在不了解自己的膚質。

     先試著了解自己的膚質吧,否則永遠別想擁有好皮膚!

依照臨床經驗,膚質可以分為以下幾種:


●一般混合型:膚質大致上OK,T字部位在夏天容易出油,雙頰還好,偶爾冒一兩顆痘痘,冬天時雙頰會稍嫌乾燥!

● 痘痘型:分為粉刺型及囊腫型,簡單來說,前者有一顆顆小粉刺及淺層小膿皰,偶爾有一些稍大微痛的痘痘,也可以在臉上發現一些黑頭粉刺或閉鎖型粉刺;後者 就比較恐怖,痘痘常呈現深層化膿的狀態,即使消炎不痛了,皮膚下摸起來仍有一顆顆硬硬或軟軟的囊腫,以上兩種膚質照顧上又有些許不同。

乾燥或所謂敏感型:大部分的人總愛說自己的皮膚用什麼保養品都過敏,其實這類型的人大多只是膚質乾燥又用錯保養品,而造成刺激性皮膚炎而已,根本不是真的「敏感」!
這類型膚質的人一到冷氣房或較乾燥的環境及氣候下,臉部常常呈現發癢及微微脫屑的狀態,但皮膚表面卻又沒有明顯發炎的情形,有時一洗完臉就感到緊繃,皮膚看起來沒有光澤。

出油型:永遠覺得臉上總是油亮油亮,毛細孔一直很粗大,一天要洗無數次臉,還是覺得不清爽!


酒渣型:這就需要醫師幫忙診斷了。通常這類型的膚質才是真的敏感型,臉部常有莫名的小丘疹(常被誤認為粉刺),容易泛紅及微血管擴張,如果出現以上症狀 就要高度懷疑有酒渣病症。這類型膚質的人,嚴禁使用含酒精或刺激型的保養品,如果酸、A酸等,也要避免食用含酒類或溫度太高的湯品或食物,保養的重點在保濕!

你真的了解自己嗎?務必謹記,真正了解自己的膚質,是成功保養的第一步!

(本文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皮膚科主治醫師)

【本文登載於2007.12.13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版】文/劉姿玄

資料來源:彰基鹿基分院網站衛教文章
http://www2.cch.org.tw/rcweb/view_Health.aspx?id=212

avo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